今天是
2025年10月25日 星期六 农历乙巳年(蛇)腊月初六
|
全国法院十年审结各类环境资源案件196.5万件 筑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屏障(人民日报)
信息来源:互联网 ‖ 发稿作者:网站管理
‖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3日 ‖ 查看138次
司法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是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和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人民法院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依法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不断织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网,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依法严格审理环境资源案件
巨蟒峰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是三清山的标志性景观,该景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之一。2017年4月,张某明等3名被告人在攀爬巨蟒峰的过程中,使用电钻在巨蟒峰岩体上钻孔,再用铁锤将岩钉打入孔内,然后在岩钉上布绳索。经专家论证,这一行为对巨蟒峰地质遗迹点造成了严重损毁。
2019年12月,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时认为,该景区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名胜古迹,张某明等3人采用破坏性攀爬方式攀爬巨蟒峰,在花岗岩柱体上钻孔打入岩钉,对巨蟒峰造成严重损毁,情节严重,已构成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同时,在附带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判令3人连带赔偿生态环境损失600万元,用于公共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其后,二审法院也维持了一审判决。
“本案是全国首例故意损毁自然遗迹入刑的刑事案件,也是全国首例检察机关针对损毁自然遗迹提起的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该案的审理,是人民法院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对于引导社会公众珍惜和善待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示范作用。”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刘竹梅说。
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级法院依法严惩偷排废水、跨域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等犯罪,依法审理涉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整治等案件,有力维护和改善人居环境;服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最高法专题研究碳排放权交易纠纷司法规则,起草司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意见;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战略,最高法明确生物种群及生存环境司法保护裁判规则,巩固生态安全,全链条打击非法捕捞、危害野生动植物等违法犯罪;贯彻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原则,最高法发布严惩盗采矿产资源犯罪指导意见,维护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
过去十年来,人民法院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刑事、民事、行政责任的有效衔接,使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成为“长出牙齿”的严规铁律,形成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中国之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