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农历乙巳年(蛇)腊月初五
 
  您的位置:首页 > 安全服务 > 法津法规
安全环保做到极致的德国化工园区
信息来源:互联网  ‖  发稿作者:安全员   ‖  审核人员:管理员  ‖  审批人员: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3日  ‖  查看261次

  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规模较大、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化学工业体系。早在2010年,我国化学工业超越美国,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目前,中国化工行业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占到了大约12%,化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化工园区正是行业发展、应对全球石化产业变革、提高行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园区化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节省尤为明显。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德国的化工园区是如何做到安全与环保的。

一、德国优秀化工园区

1.路德维希港化工园区

巴斯夫(BASF)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化学公司之一,其产品包括基础化学品、塑料、功能产品、农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以及原油和天然气加工。该公司生产园区集中在德国东部的路德维希港(Lud2wigshafen),园区7km2内拥有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是世界上工厂面积最大的化学产品基地。这座“小城市”共有1750座建筑,100公里的街道,200公里的铁轨,2500公里的管道,建有5座发电站,此外,巴斯夫还有自己的医院,旅行社,火车站,在路德维希港工作的职工共有5.5万人。

小总结:数据显示,德国每年需要运输1.45亿吨化学品,其中有36%是通过管道进行运输的,运输包括乙烯、氢气、一氧化碳、氯乙烯单体(VCM)等原料,这些原料通过管道在化工园区内部以及相邻的化工园区之间运输流转。德国34处化工园区之间的氢气输送管道(蓝)、乙烯输送管道(红)和原油输送管道(黑)。

2.法兰克福-赫斯特工业园

占地1136.7英亩的法兰克福-赫斯特工业园拥有140多年的悠久历史,位于莱茵-美因河流域,交通便利,目前园区累计投资已达4.71亿美元。约有2.2万名一般工作人员和4000多名研发人员工作于此,80多家化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企业在此扎根,其中既有初创型企业,亦有大型跨国机构。

法兰克福工业园作为世界知名的化工园区,通过资源共享和运输管线互通的产品流,吸引了拜耳、德固萨、赫斯特、西门子等多家全球著名企业。

小总结: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卡车运输化学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化工园区的思路应运而生,如果各个企业同在一个化工园区,相关原料就可以直接用管道连通这类安全性较高的方式进行化学品输送。

二、德国化工园区安全技术与管理

1.以市场为导向自发形成的化工园区发展模式

德国化工园区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得益于拜尔公司等大型化学公司的对外开发。大型化学公司为了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或将一部分业务进行分离,开始在周边规划出一小块用地,吸引企业进入园区,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德国现今的主要化工园区。

目前,全德国境内大约有60个左右的化工园区。化工园区在德国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如下的优势:

一是多个企业组成有效的生产链,使其处于共同的产业链上;

二是生产环节之间距离短,既节约运输成本又降低了运输安全风险;

三是共同存储(物流),节约生产成本;

四是成立专门负责基础设施的经营管理公司,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五是灵活和优化的商务模式,使企业享受在时间和成本上的优势,把精力专注于核心业务;

六是通过专业技术的联盟,使企业获得新的技术能力;

七是企业是上下游关系,相互了解,有利于树立共同的安全理念。

总之,德国的化工园区是在老化工基地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是按照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布局合理、物流便捷、安全环保、一体化管理”的原则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生事物,对于德国化学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安全环保工作的基础

《联邦污染防治法》是德国安全、环保工作的基本大法,与《联邦防泄漏法》《消防法》《联邦污染防护条例》《处理有害物质的特殊规定》以及欧盟《塞维索II准则》等共同构成化工企业安全、环保工作的基本法律法规框架体系。

《联邦污染防治法》是一部全面的、综合性的法律,同时涉及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问题,由36个附属法规或细则构成,内容详实、具体,可操作性强,与其他一些法规如《建设工地条例》《生产安全条例》《施工现场条例》等共同涵盖了化工企业从规划、建设、运行直至废弃物处置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的安全、环保问题,是德国化工企业、化工园区安全、环保工作的基石

统一完善的法律框架体系可有效避免法规不一、标准不一、政令不一的问题,有利于政府部门协调对化工企业、化工园区的安全、健康、环保、消防、设备等工作的监管,也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

3.运用以工伤保险为主的调节杠杆,有效促进德国化工等的高危行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德国法律规定,化工等13个高危行业从业企业必须加入相应的同业公会组织,其中,化工行业所属的同业公会为原材料与化工同业公会。

 

同业公会负责本行业从业企业职工的工伤保险,该保险的投保对象为企业职工,投保范围包含因生产安全事故、上下班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损失及职业病损害,保险费用由企业负担。

 

一旦发生事故,因事故受到损害的职工直接得到同业公会的赔付。同业公会则通过督促检查,使企业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事故发生,且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业绩的状况核定下年度保费费率额度等手段来督促激励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在这种机制下,同业公会行业效益最大化和企业收益最大化的追求与生产安全业绩的实现,通过经济杠杆得以紧密连接在一起,有效避免了企业因事故赔偿而破产,并确保了高危行业和从业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

4.行业自律组织、科研机构高度发达,是确保德国化学工业长期安全、健康和高品质发展的坚实基础

在化工等高危行业自律管理方面,如德国北威州鲁尔地区及其所辖的科隆市附近,就有覆盖联邦(全国)的原材料与化工同业公会、科隆化工联盟、化工合作网等多个层级的行业性组织在发挥作用。行业自律组织的高度发达,不仅有效地促进了行业高速发展,在安全技术研发推广、安全管理及行业自律监督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德国的58所化学化工方面的综合性大学和24所应用技术大学(职业学院),47个马普协会(偏理论),23个弗劳恩学会(偏应用),6个赫姆豪茨联盟,5个莱布尼茨联盟等的研究所,为德国化学工业提供了顶级的技术研发和高素质的人才基础,确保了德国化学工业的长期安全、健康和高品质发展

三、深思

1.借鉴工伤保险同业公会监察制度,以工伤保险杠杆调动各方面安全生产积极性。

2.通过自律监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挖掘基层员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

3.鼓励先进安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通过科技兴安确保化工园区的长治久安

4.吸取发达国家经验教训,坚持科学发展原则,推动化工园区和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严格准入、一体化管理”的原则,做好园区的规划选址和企业布局,严格园区内化工企业安全准入,加强园区一体化监管,推动园区与社会协调发展;

建立“责任明确、管理高效、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园区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将园区内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降到最低,强化园区内企业的安全生产管控,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加强应急救援综合能力建设,促进园区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

         

               

主办单位:黑龙江安全环保技术网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电话同微信:17645077312阿兴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浏览器IE9.0以上  

 

By:Nzcms v0.8.4-4573